我国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法丽娜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张敏 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来自投资差距。本文根据我国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现状,分析造成投资地区差距的形成因素:天然区位因素,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倾向因素。从而给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 FDI地区差距,国内投资差距,区位优势 一.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概念和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提出,发展中国家只有大规模增加资本积累才能够走出“贫困的恶性循环”。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来自投资差距。 1.基本概念 投资指的是经济主体为获得经济效益而垫付的货币或其他资源的一种经济活动。在一项投资活动中,至少包括主体和客体,意即实施投资活动的主体和货币或其他经济资源等投资客体。文中的所说的内外资即是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来划分的,国内投资是指一国内部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国外投资是一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 在投资地区差距对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中,不能笼统的将国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的综合差距作为投资地区差距。因为国外投资与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稳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分别进行分析研究。 国外投资又分为国外直接投资与国外间接投资,在本文中,由于国外间接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较小,而且对一国的消费、储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影响较弱,进而对一国的经济稳态增长问题影响不大,为简化模型起见,本文的内外资地区投资差距中的外资仅指FDI地区分布差距,忽略国外间接投资部分。 由于投资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额之和,因此在国内投资中重点分析一下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得生产经营性或服务性的固定资产来垫付货币或物资的过程,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其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的局部甚至全部更新以及改建、扩建、新建固定资产的活动等等,是改造原有固定资产以及构建新增固定资产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果是物质资本包括机器设备、厂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形成。 2.我国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现状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地区之间的资本流动完全是一种计划行为,中央政策集中规划来分配资本。自改革开放以后实施市场经济的这20多年,资本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在政府分配财政资金和国家银行政策性资金分配的制约之下,主要会受到市场的引导。 我国FDI的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国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区域分布的东、中、西三大地区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仍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 占据着绝对优势,外资西进的态势并不明显, 明显呈“东高西低”的基本格局,但外资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FDI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地区差距就表现得十分突出。90年代初期东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比高达93.9%,而中、西部地区比重分别为3.87%和2.26%。在整个90年代,跨国公司在我国东部地区的直接投资比例一直保持在85%以上, 我国的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基本保持在3%以下,而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则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但2000年以后,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却显著下降。2000年、2004年分别为5.3%和4.4%。将2004年与1995年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相对规模相比较,比重分别下降了0.15、1.0和0.06个百分点,这显示出2000年以后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优势有所下降,从而减缓了地区差距的扩展。 改革开放以后,1992至2000年东部、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上升,在10年内增长了3到4倍。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总额从4689.55亿元增长到15883.5亿元,相比西部则从1095.55亿元增长到4704.3亿元,东西部地区差距悬殊。从人均投资额来看,东部地区各年人均投资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东部差距更大。从1992—2001年平均数来看,西部不及东部地区的一半。从资本化比率看,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比率即投资率也在逐年上升,特别到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地区的投资率超过了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东部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在2002年更是达到了42%的高点,由此可见,投资在改革期间直到西部大开发之前是向东部倾斜的。 二.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形成因素 上文中在我国地域分布上国外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的巨大差异的现实,反映的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发展轨迹。导致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我国大部分外资集中在东部地区,国内投资的重要资源也向东部地区集中。本文将影响投资地区差异的形成因素概括为以下三种。 1.天然的区位优势差距引致投资地区差距 对我国投资的地区分布差距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宏观意义上的区位因素。我国对国内经济区域的传统划分为东、中、西部的做法,不仅是由于三大地带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来划分,而且隐含着一种天然的区位优劣势差异。这种天然的区位差异是特定的、客观存在的,是由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导致的地缘差异、要素禀赋差异以及成长发展和变动差异等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由成本驱动的投资会选择自然区位优势较好的地区。 首先,自然地理位置的差异与我国国内外投资的地区分布差异具有很高的关联性。东部地区所具有的自然地理优势,主要表现在东部省市基本上都是位于沿海一带,接近港口,便利的海上交通使得这些地区对外联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占优的运输条件形成天然的贸易优势,无论是机器设备的引入、产品的进出还是人员流动,通畅的物流循环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成本也随之降低,这成为国内投资者以及外商的首要考虑因素。特别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而言,投资者最优的选择便是在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地区投资生产,这是由我国改革开放所制定的外向型政策引导的。 其次,那些具有更为突出的地缘优势的地区更是对投资者特别是外商投资者具有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比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它们吸收了全国44%的外资,而70%以上来自港澳台地区,毫无疑问这与这些地区毗邻港、澳、台地区有利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外商投资者首先会由于这种地理上的邻近对相邻地区的经济环境、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市场发展的信息完美程度、产业竞争力的激烈程度、技术人员和配套软硬件的完备程度等等一系列会影响到投资效率的因素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或者至少拥有可以交流的更为便捷准确的通道。如此一来,外商直接投资就容易呈现出地区集聚的特点,并由此引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再次,要素禀赋的差异对于资本的流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要素禀赋的差异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固有的资本和技术资源等方面在总量和质量上的差异。但是我国自然资源很明显地呈现由东至西优势度递增的梯度,为什么在吸引资本流入的时候却反而表现出相反的状况呢?笔者认为,要素禀赋尤其是自然资源要对经济表现出明显作用,是需要长期的持久性作用的。比如能源、矿产资源、耕地和气候资源等自然资源在短期内是不会对企业的运营有很大的影响的。但是投资者对于所投入资本期望获得的收益是有时限性的,他们希望在越短的时间内获取越大的回报收益,因此自然资源的优势对于短期投资商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我国目前投资区域也反映出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是要素禀赋的另一个指标,即劳动力资源和固有的资本和技术资源与资本流向有直接相关的关系。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丰裕,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获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在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则更是如此,当然这其中与劳动力的技术层次和技术含量也是相关的,较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者不仅为投资商节省劳动成本,而且节省教育培训成本。技术优势明显的地区容易形成产业积聚和聚集,有助于规模优势的形成,是国内以及国外投资者为节省信息成本、交通通信成本时会考虑的因素。 另外,文化习俗等人文社会背景的差异也会对资本尤其是外资的地区选择有影响。文化习俗涉及到一个地区对外来资本的社会关系认同感,这方面会存在着非市场风险。资本在选择地区投入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与资本原本的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相同或者相似的地区,这样能够比较快地融入资本的正常运营。或者选择一个文化容忍度和接受度比较高的地区,降低由于文化冲突而造成的风险或损失。而这些都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而言处于一个相对不利的地位,造成资本集中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资本积累比较匮乏。 2.外部的经济环境差异引致投资地区差距 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同也是导致我国各个地区间国内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分布不均衡的原因之一。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通常具有区位的综合优势。这里的外部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地区间市场容量的差异、市场开放程度的不同、资本产出效率的不同等等,通常由市场机制驱动的投资为了顺利投入生产会比较倾向于外部经济环境有优势的地区。 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通常是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区,投资者不仅对这些地区的市场较为熟悉,而且对外商投资的产业限制相对较少,因此投资者认为投资风险较小。投资者如果身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地区(尤其是4个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开放城市),就可以将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这些区域的竞争优势相结合, 降低大量的市场索寻成本和信息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提高资本边际效益,创造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得以引进外资的地区必然要求有一定的开放程度,而且地区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越密切,其对外依存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吸引外资的进入。因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不仅要考虑到资本的收益回报率,而且还要考虑到较低的风险性。显而易见,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比不开放的区域风险要低,透明度较高,取得信息的成本就低,政策比较稳定。从具体数据也可见一斑。四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改革开放伊始,所吸引的FDI占全国的比重基本上都在40%以上,最高的年份超过45%。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希望伴随着较低的风险而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在资本产出率较高的地区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无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外资企业,因此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也会引起投资的地区差异。也就是说,不同地区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与地区的投资分布差异也有着某种关联性。我国东部地区市场较为完善,产业积聚和产业集群极容易形成规模优势,生产要素、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供求信息较为完备,使得企业投资信息成本低,便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决定,投资的产业或产品方向正确,承受的风险和损失较低,有利于企业从事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相对高级,而且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因此对资本的吸引力大,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资本的回报率也较低,因而投资的风险大,不利于吸引资本流入。 3.政府的政策性倾向引致投资地区差距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呈现明显的空间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我国利用国内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差异。我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最早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因此在早期国外直接投资的资本积累大部分集中于东部地区,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情况。我国政府实行的这种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吸引投资,进而由投资中心向边缘地区发展,利用资本的外溢效果来发展内陆地区,但是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的流动是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只有政策性的引导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战略的实行,才次第地向中部和西部进发,但是政府的政策和管理手段的作用在目前还比不上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当然,随着中西部地区市场的进一步的发展,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引导的作用就会越来越明显了。可见我国政府所采取的这种渐进性开放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国内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格局。并且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静止的,在得到政策性鼓励的地区获得这种先发优势以后,会形成一种持久的长期的优势,因此制度上的优势对其潜在的区位优势的发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先行优势创造的有利条件,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的收益率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国内资本和国外直接投资会比较倾向于东部地区。另外,由于东部地区的制度环境较为完善,其相关制度较为透明和清晰,会给予投资者减少不确定风险的信心。尤其是一些在自己的国内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中小资本为了继续生存,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而他们在选择投资国家以及投资区域时,比较注重的是政策上的优惠,会选择我国政策倾斜较多的地区作为生产基地进行直接投资。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高素质技术人员的比较优势、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巨大市场容量、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等因素都对投资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至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以上要素条件上的差距仍然较大,所以国内投资和国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仍无法避免“东重西轻”的格局。但是,将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对比的话,中部地区吸引国内资本和国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增长相对较快,也是由于上文中所提到的这几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中部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市场体系成长阶段、还是在人员的技术构成等方面都比较接近于东部地区,其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成为投资者次于东部地区的选择区域。 小结 总之,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来自投资差距。东部地区由于自身的天然地区优势、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倾斜的优势,其引资能力高于西部地区,进而经济增长率和收入都高于西部地区,引起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发展,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通过地区差距的成因分析可以为我国在发展地区经济的资源配置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贺灿飞,梁进社.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其变化[N].地理学报,1999(3) [2] 曹邦英. 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 天府新论,2006(1) [3] 李旭鹏,崔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东西部经济增长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 (3) [4] 许晶华.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N].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 韩科智.缩小区域投资差距,协调地区经济发展[J].开发研究,1996(4) [6] 刘平兵.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1992-2002 [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7] 武剑.外国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差距[J].中国改革,2001(3) [8] 薄文广.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5(9) [9] Solow, Robert 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6 [10] Swan, Trevor W. Economic growth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Economic Record, 1956 [11] Lucas Robert J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 [12] Arrow . K. J.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