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球时报社总编辑胡锡进的新书《胡锡进论复杂中国》出版上市,这本书收录了232篇近年《环球时报》发表的社评和署名为单仁平的文章,涉及2011年以来中国发生的众多大事件。近日,胡锡进接受京华时报专访,他称“复杂中国”不是自己独创的概念,很好地理解“复杂中国”,对当下的中国很有意义。 □关于“复杂中国” 最关注反腐败 谈及“复杂中国”这一概念,胡锡进称它并不是自己独创的概念:“我的微博签名是‘复杂中国的报道者’,后来大家就这么称呼我,也把关于‘复杂中国’的报道跟《环球时报》联系起来。”他认为,对“复杂中国”的理解对当下的中国很有意义。 在新书中,胡锡进讲“复杂中国”,如民生面临多种问题,他直面“春运”“地沟油”“人口膨胀”“房价上涨”“社会公信力缺失”等话题,充满忧患意识。被问及中国目前的“安全问题”是否很突出时,胡锡进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就社会治安的‘安全’来说,其实中国是安全的!”他分析道:“在巴西,我晚上出门被一再警告,但是在中国,外国人晚上敢去三里屯溜达,毫无问题。中国的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但为什么大家都还最喜欢来中国当外交官?” 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公共安全问题,胡锡进认为那些是单独的个例,大家很关注,所以会认为治安问题很突出。 胡锡进称,当下中国最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反腐败”:“反腐败做得不好,经济上再发达也不行。社会可以忍受贫穷,但是无法忍受不公平。反腐败是中国攻坚战,并且无法单独完成,必须与社会其他方面的进步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 □关于社论 “标配”仨学者 胡锡进透露,新书中收录的社评和署名为单仁平的文章,自己动笔前都会向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请教,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有些事情我们未必了解,所以除了要搞清新闻的来龙去脉,还要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标配是每天不低于3个学者,而选取的三个人也一定是观点不同的人;每天定了题目,我的助手就会给专家打电话听意见,晚上把材料汇集给我,我认真看完再写。” 胡锡进表示,自己写完社评还会再给专家看一遍,“有人会提出意见,一些准确的意见我们会听取,所以稿子出了,一般不会出大问题。”遇到晚上11点发生事情,报纸马上要付印了,之前也会给一位专家读一下文章,避免重大失误。对于以“单仁平”的笔名写文章,胡锡进解释:“这是一种文章形式,次于社论,一般在评论特别敏感的话题时使用。” □关于批评 谩骂者缺理性 在微博上,胡锡进有近400万粉丝,他每次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总会引来一些批评、讽刺和谩骂的声音,有人甚至直接对《环球时报》 “开火”。对此,胡锡进表示,那些“反对者”一般都是固定群体、态度比较激烈的人。胡锡进表示,在生活中,支持自己的学者和学生还是很多的,“只要面对面,没有人骂我,无论我在哪儿演讲,肯定满堂彩。”胡锡进表示,自己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但批评他的人喜欢这样的“斗争方式”——不是真想理性辩驳,而是要把对方打倒,“他们希望把你打倒,以显示自己的正确,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家没有谈论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