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能源冶金 > 正文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利润波动性的影响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31 10:18:13 人气: 标签: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利润波动性的影响
                     ——以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例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黄丽娟  张佳梦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一次引发了对公允价值计量之于 金融机构影响的讨论。按照我国的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其未实现利得或损益是要直接计入利润表的,由此对银行利润波动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中国13家上市银行为样本,根据其2006一季度至2008 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数据对银行持有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对其利润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公允价值计量下银行利润的波动性显著大于历史成本计量下的利润波动性。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利润波动性

一、引言
2008年9月10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巨额亏损申请破产,其所持金融工具由于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价值缩水78亿,该部分损失全部通过为实现利得或损失科目计入了利润表,导致了雷曼的破产。随后,美林银行以及美国保险公司AIG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陷入了财务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在全球引发了一场有关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论战,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于银行来说,使用公允价值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使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核算成为可能,使银行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其财务状况,有利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但是,由此也把金融工具的市值波动引入到了银行的利润表中。对此问题,国内外学者也作过了大量的研究
    Barth (1995) 在针对美国上市银行的研究中认为,对证券投资的利得与损失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银行收益确实比基于历史成本的收益具有更大的波动。但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银行股价并未反映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增量的价值相关性,投资者并不把基于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当作一种比基于历史成本收益波动性更好的替代变量。他们的解释是,公允价值计量造成的收益的波动更多地反映了整体的经济状况变化,它并不明显地反映各个银行经营的差异所造成银行个体风险。Tatsuya Yonetani and Yuko Katsuo(1998)对日本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和Barth一致。而Hodder, Hopkins & Wahlen (2003)在价值相关性上的结论与Barth相反,他们认为,全面的公允价值收益相比于净收益和综合收益的增量波动程度,与银行股价呈现出负向的相关关系。并且,这种波动程度更能反映银行的内在风险,并与资本市场在对银行股票定价所要考虑的风险更为相关。
相较于国外学者,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讨论上。其中,珠海林等(2004)提出在金融工具的开市日和到期日,公允价值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对财务报表的印象是一致的,但在这两个时点之间,公允价值会计会导致更大的波动性。罗胜强(2006)也指出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我国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与我国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环境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剧收益的波动性。然而,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尚属空白,这与前几年中国上市银行太少倒是样本量不足不无关系。随着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全面推进以及我国上市银行的不断增加,为该课题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因此,本文试图对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利润波动性这一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希望给投资者及银行监管者提供经验证据以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以国内A股上市银行为对象,通过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并针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修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对历史成本而言,由加入银行金融工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益所得到的利润是否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第二,这一波动是由银行间的差异还是年度经济状况差异带来的。

二、样本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我们选取了2006年一季度-2008 一季度年在A股上市的13家商业银行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模型,我们的变量包括用历史成本法计算的净利润(HCNI)、公允价值法计算的净利润(FVNI)、扣除金融工具收益的净利润(PRENI)、已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RSGL)、未实现的金融工具利得或损失(URSGL)。所有变量都可以从公开的定期报告中获得,数据均来自报表。
从下表中(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一季度到2008年一季度,银行已实现利得平均在0.037元/股,但未实现的金融工具损失却在0.032元/股,并且后者的波动是前者的近3倍。虽然金融工具的收益在银行总收益的比重不大,但未实现利得或损益这一项对净收入的影响却很大。记入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后,净收入成倍增加,波动性也大幅增加。在2006年一季度,用历史成本计算的净收入的均值为0.389元/每股,但用公允价值后,净收入平均增加到0.713元/每股。未实现利得或损益也增大了季度间收入的波动性,在历史成本下,净收入的标准差为3.822, 但在公允价值下,净收入的标准差变成了4.26。
表1: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会计
期间    样本
量    已实现利得
或损失(RSGL)    未实现利得或损失(URSGL)    除去金融工具益的净利润(PRENI)    历史成本法计算的净利润(HCNI)    公允价值法计算的净利润(FVNI)
        MEAN    Std    MEAN    Std    MEAN    Std    MEAN    Std    MEAN     Std
03/06    13    0.012     0.097     0.021     0.284     0.368     3.023     0.389     3.064     0.713     5.895 
06/06    13    0.056     0.567     -0.046     0.482     1.755     12.780     1.978     12.840     2.910     19.109 
09/06    13    0.043     0.416     -0.054     0.969     1.248     8.458     1.431     8.786     1.955     11.408 
12/06    13    0.040     0.435     -0.058     0.844     3.016     22.320     3.084     22.210     4.186     31.050 
03/07    13    0.057     0.324     -0.036     0.402     1.448     9.667     1.602     9.734     2.626     15.309 
06/07    13    0.021     0.297     -0.047     0.545     2.233     12.880     2.326     12.700     3.245     16.658 
09/07    13    0.053     0.287     -0.032     0.378     3.005     15.330     3.205     14.810     4.625     21.351 
12/07    13    0.017     0.354     -0.083     0.536     4.754     31.150     4.320     30.970     2.960     11.666 
03/08    13    0.036     0.255     0.048     0.319     4.286     20.650     4.438     20.650     5.834     26.963 
MEAN    0.037    -0.032    2.457    2.530    3.228
Std of
Mean    0.049    0.116    4.077    3.822    4.260

三、利润的波动性
   从上述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银行利润比基于历史成本的利润具有更大的波动性,在这一部分,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于:这一差别是否显著,他是由银行间的差异还是年度经济状况差异带来的?同时,这一增加的波动程度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
(一)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我们用F-test 检验扣除金融工具收益的每股净利润(PRENI)、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银行净利润(FVNI)、历史成本的银行净利润(HCNI)三种净利润的标准差的差异性。在假设三种收益两两相同的原假设下,我们的结论如下:(表2列示了三种净利润变量的堆积数据(stacked data)统计结果)。
结果显示,尽管公允价值法计算的净利润(FVNI)的均值大于历史成本法计算的净利润(HCNI)的均值,但是公允价值法计算的净利润(FVNI)的标准差远大于其余变量的标准差。通过F检验,我们发现, 公允价值法计算的净利润(FVNI)的标准差显著的大于PRENI和HCNI的标准差,但是我们并不能得出HCNI 的标准差大于PRENI的标准差的结论。
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Pooled Statistics
    PRENI    HCNI    FVNI
Mean    2.429682    3.285839    3.787
Median    0.505956    1.251829    1.489
Std. Dev.    4.986107    5.483111    5.927
F-statistics
Null hypothesis    F-value    critical value
 
0.826931    1     =0.01
 
1.267827    1     =0.01
 
1.048405    1     =0.01

(二)利润波动性的分解
     在这部分我们试图回答:这种增量的波动是由银行间的差异还是年度经济状况差异带来的?
    我们采用四个变量去比较两种会计准则下收益的波动程度,他们分别是:除去投资收益的净利润(PRENI)、历史成本法计算的净利润(HCNI)、公允价值法计算的净利润(FVNI)、未实现的金融工具利得或损失(URSGL)。这些变量的关系是:
 
从等式(3)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实施所引起的净利润波动的变化量取决于 和 。具体而言,若银行进行盈余管理,如卖出证券实现利得或持有已贬值证券以推迟确认损失,则历史成本计量的净收入( )和未实现利得或损失( )就是负相关的, 是负值。在没有盈余管理的情况下,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净利润( )和未实现利得或损失( )受到相同风险因素的影响(比如整体经济状况),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应为正值(Barth 1995)。因此,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所引起的银行净利润波动的变化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是否用诸如盈余管理之类的手段。若其他情况不变,更稳定的收入可能表明银行在操纵利润。 
为此,我们针对横截面数据,计算了13家样本银行未实现利得或损益(URSGL)与历史成本净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其中,5家银行的相关系数为负值,最小值为-0.44,最大值为-0.29;8家银行的相关系数为正值,最小值为0.01,最大值为0.34,均值为0.22。对于全部样本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14。这说明,银行可能采取提前实现利得的措施去减缓收益的波动。
但是我们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9个会计期间,只有2家银行在2个会计期间,公允价值的波动大于历史成本波动,这说明虽然有些银行采取措施去减轻未实现利得或损益(URSGL)给净利润带来的波动(即 ),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抵消由于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的影响,在公式上表现为: 大于abs(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银行持有证券投资主要是债券,其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资金收益率的同时保证流动性,对于是否把手中的债券投资变现并不完全取决于URGL,还要从流动性的角度去考虑。当银行需要流动性时,即使当时的URGL是负的,银行也不得不出售其持有的证券投资。这表明,公允价值利润的波动,来源于整体市场经济状况的变化,虽然银行间存在的投资策略差异也是波动的原因之一,但是经济状况的时间差异因素(time –specific factors)占主导地位。          
 
四、结论 

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在银行业及其监管者中出现的争论,本文研究了新旧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波动性、价值相关性这两个问题,我们的结论如下:第一,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银行收益比基于历史成本的收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第二,这种波动性的增加并不是源于银行自身的因素,而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其中经济状况的时间差异因素占主导地位。由于我国上市银行数量不多,半数以上的银行又是2006年后才上市,致使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所得出结论可能会有不足之处。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未来在我国的持续应用,上市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对于该问题的实证研究将会收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希望本文能为以后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 (7):41-49
2.    王永锋、肖瑶: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小样本的经验证据 [J].统计与决策,2005(02):101-102
3.    朱海林、王展翔等: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形视角 [J].会计研究,2004(06):28-58
4.    罗胜强: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J].会计研究,2006(12):8-13
5.    Barth, M. E.,Landsman, W. R & Wahlen, J. M. Fair value accounting: effects on banks’ 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 [J].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1995, 19(6): 577-605
6.    Barth, M. E. Fair value accounting: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4, 69(1): 1-25
7.    Barth, M. E. Fair value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volatility [M]. Cambridge: MIT Press, 2004
8.    Carroll, T. J., Linsmeier, T. J.& Petroni, K. R. The reliability of fair value versus historical cost 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closed-end mutual fund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 2003 (Winter): 1-24
9.    Hodder, L.,Hopkins, P.& Whalen, J. Risk-relevance of fair value income measurement for commercial banks[R]. Working paper, 2003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