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潍坊生建集团 谭玮丽 摘 要: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分别从防范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完善市场条件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对策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但是从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这些问题基础上对完善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作出一定探讨。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是亮点之一。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是从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允价值可能会被当成利润操纵的工具。由于公允价值在企业财务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利用公允价值调节企业财务状况也是很多企业的常用手段。但是与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相关的信息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说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若无报表使用者以外的其他监督主体的话,使用公允价值相当于给了报表编制者很大的操纵机会。报表编制者往往利用这个操纵机会制造假象骗取投资。也使得报表使用者无法用当前信息来充分判断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其次,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还不完善。公允价值的合理科学应用需要具备成熟的市场条件,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得到深入发展,但是就资本市场而言,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阶段;市场交易的价格信息透明度还不高,除此以外,我国整体市场的信用状况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市场整体信誉度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些都不利于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作用的发挥。 第三,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公允价值应用的需要。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要大量用到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会计估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而我国由于近10年来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和变化,会计法规和政策前后缺乏连贯性,造成会计知识断层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新准则的推出,彻底颠覆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的会计理念,会计人员不知道如何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很普遍。即使是财政部等专业部门也还在不断针对新准则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对策分析 (一)防范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操纵利润 为了防范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需要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会计制度,严格规范对利用会计计量操纵利润行为的界定,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对利润操纵行为进行惩处。在会计计量过程中,可以利用评估机构的评估资料,合理确定公允价值,从而克服在公允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主观盲目性。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充分发挥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以震慑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 (二)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完善的市场条件是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结合我国市场条件的现状,今后应当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善: 首先,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减少以政府部门对市场价格的不恰当干预,要促进物价健康发展,真实反映市场客观需求。 其次,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在证券价格逐渐市场化的同时,国债发行中的投标、竟价方式,全国银行间同一拆借利率的出现和入网会员的逐渐增多,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进行,均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获得很大进展。金融价格的逐步市场化,为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鉴于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会计人员在前期应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学习、领会、梳理、归纳和总结,避免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混乱使用和对新会计准则的错误使用。相关会计人员应在努力学习新会计准则的同时,积极参加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尽快熟悉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了解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以及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确保会计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职业判断时能够遵守职业道德,无偏差地执行新的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外,还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会计人员能够从众多错综繁乱的信息中识别出对本企业经济决策有价值的信息,保证公允价值的真正“公允”,防止公允价值的确认被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致使其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公众。 参考文献 [1]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王 颖.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会计与审计,2008(11) [3] 苏 颖.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准则中运用[J].财政金融,2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