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IFI)17日由总部位于深圳的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发布。
该指数显示,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多城市的金融中心建设热潮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30多个城市提出了将自身建设为国际性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和目标。有关专家认为,这既显示了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的积极态势,也引起了社会一定程度的担忧,综合引导各地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产业实现分层、有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指数编制单位、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森说,从该指数统计情况看,已经有31个中国内地城市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对这些城市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等指标上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为中国金融产业体系建设和有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对此,当天发布的指数报告显示,参与当期指数评价的31个提出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的城市,其金融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到6.8%。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和杭州的比重超过10%,达到或接近先进国际金融中心水平。张建森说,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业开放、创新和有效监管步伐都在加快,总体竞争力持续增强。
指数显示,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其中上海的金融产业综合优势总体进一步扩大,而位居第三的深圳综合竞争力领先排名第四的广州50%以上,表明中国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中心体系形成步伐仍在加快。
指数同时显示,部分中西部地区城市的金融产业实力得到了更快速的提高。其中,成都、重庆表现抢眼。目前,成都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城市,部分评价指标接近上海、北京与深圳同类指标水平。
知名经济学家、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指数编制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地金融产业健康发展,各地也应当客观审视自身思路。从经济实践看,中国围绕人民币业务形成分层次的、分区域的金融中心体系是可行的,未来可以形成全国性中心和若干个区域内各自存在多个中心性城市的整体布局。在这一过程中,各地要清醒认识自身金融产业的缺陷和不足,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和方向,适度展开区域性竞争,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王攀)
(责任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