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伟大的时代,发展和改革的激流推动着它的前进,而那些时代里总有一些产业领域,像血脉、肌肉、骨骼支撑着时代的发展,它的激变与时代的激变交相辉映。在两会召开之际,“十一五”与“十二五”之交,作为一张出生不到两年的行业报,我们庆幸可以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庆幸能够记录能源这一关键产业的发展,更庆幸可以感受两者变革的速度和力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一跃成为第一大能源生产国,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水电装机全球第一、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风电装机的增速全球第一。但同时,发展方式粗放、区域间协调不足、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也在气荒、煤荒、油荒、矿难、拉闸限电等事故甚至灾难中集中凸显。上一步,我们实现了发展的速度神话,接下来我们的目标依然将紧盯gdp不放吗?是做能源大国,还是做能源强国?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想在前面,此次“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24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一半是约束性指标,由量变到质变的苦心和决心跃然。温家宝总理表示,“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
“如果不加快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年初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如何审视、认识能源工作,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要有新的提高。”
转变能源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改革。一方面,要推动能源价格体系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重组进度,优化资源配置。价改最突出的矛盾表现在油、气、煤的定价上。以成品油为例,“十一五”期间定价机制转为参考“一篮子”价格,是一个质的突破,但是中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较国际市场依然较低,未来市场化、透明化,明确价格信号必然是成品油及其它能源、资源类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方向。能源央企改革也将在“十二五”迈开大步。上个月,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未来要上市的央企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上市。沉寂八年之后,电力体制改革中“主辅分离”的工作也在今年悄然启动。与金融改革、医疗改革、社保体系改革相比,能源行业的改革因为处于产业链上游而较少受到关注,但静水深流,“十二五”期间能源产业的每一项改革都必然牵动经济发展的脉络。
我们要始终牢记,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核电站的发展是否充分考虑到居民安全?水电站的发展是否尽量满足库区生态保护和移民幸福?石油、电力的发展是为人民某福祉还是仅仅是加剧了行业垄断?想必“十二五”定会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