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有专家指出,如果说三十五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第一个深圳经济特区由此建立,那么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上海自贸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也将承担着中国改革的重要使命。 公报原文: 全会公报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专家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王国刚:上海自贸区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制度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表示,自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建立以来,30多年的时间我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试验区、高新技术园区、特区等,假定上海自贸区改革仍是走特区的老路,无非是让中国多了一个上海特区。这就要求上海自贸区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固有贸易模式,从改革体制机制、整合资源配置、争取优惠政策三面出击,真正在上海这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王国刚指出,上海的体制突破受多方面影响,一是上海本身作为金融大都市拥有“上海性”的经济社会体制;二是受全国大环境影响下形成的经济机制;三是来自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四是来自新加坡、香港、东京、首尔等自贸区的竞争压力。如果上海自贸区不走出中国境内的原有制度,国际引资、贸易合作将无法真正走进上海,但是如果经济体制完全复制新加坡、香港等自贸区,则又无法形成自身优势,吸引国际项目真正安家上海。所以当务之急,不是争取多少政策上的优惠,而是全力展开制度创新,平衡来自四方因素的影响,走出一条属于上海自贸区独特的经济制度。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曹远征: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了投资的便利性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先是中国的,第二才是试验区。它的独特之处是以人民币为交易中心,这是任何自贸区都不可比的。上海自贸区的通行说法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上的放开,人民币可以跨境贷款,这意味中国居民可以对外负债;商务部最新规定,外商投资可用人民币进行,简化了外资逐笔审批核销的步骤。不仅外商对华投资增加,国内对外投资也在增加,人民币QFII出现了两千亿。 曹远征谈到,仔细观察中国资本项下一共43个科目,其中85%都是开放的,人民币在交易中的“本币化”角色使资本项开放出现了全新环境。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不再是交易中的人民币开放政策,而是可以兑换的改革。减轻了国际投资中对外币过度依赖,资金被动员到海外,再投回国内的“怪圈”。 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中国原有的审批经济是正面清单管理,禁止类、限制类不能做,但是允许类、鼓励类的还需要批准。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动态管理经济项目,并加大了改革力度。对于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最快4天可拿到营业执照,缩短了审批周期,其备案主要由自贸试验区管理部门依托网络完成,简单快捷,极大提高投资的便利性,同时强化了信用监管、加强了市场主体信息公开制度,切实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曹远征表示,商务部将通过信息手段实时掌握备案情况,如发现问题将及时启动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监管机制,并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要上海自贸区搭建成一个在岸和离岸间的桥梁,在人民币外币资金流通及门槛政策上实现新的突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贾康: 再入世,开放倒逼改革 先行先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为中国日后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做准备。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PP(跨太平洋自贸协定),均是全球价值链基础上的自由贸易、投资协定、服务贸易开放规则制度,中国选择“再入世”,是向更高标准靠拢。 贾康表示,在今年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我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谈判。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开扩了我国对外开放模式的全新领域,从而促进现有经济体制的改革。目前国际上已有70多个国家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我国应在考虑现处经济阶段、监管体系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通行制度办法,主动开放,将上海自贸区营造成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可推行效仿且能立足世界,具有竞争力的国际贸易平台。 贾康指出,上海要真正做好自贸区,需要大胆试验,完善市场体系,同时提升金融服务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目前外资比例还很低的文化、教育、医院医疗等领域都应该对内和对外开放,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须不断[]提升和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