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环球扫描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民营企业实现新飞跃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9-14 10:02:59 人气: 标签: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民营企业实现新飞跃
黑龙江佳木斯中共佳木斯市委党校  姜春华 
摘要:为了推动黑龙江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把民营经济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加快壮大起来,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做大做强。要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民营企业实现新飞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实现民营企业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民营企业  新飞跃
2008年9月,黑龙江省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把民营经济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加快壮大起来,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做大做强。力争到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35.8%提高到50%以上。要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民营企业实现新飞跃。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民营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回顾我们党在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中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解决怎么样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关键就是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1.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勇于创业的理念。民营经济没有起色,说到底就是一个观念问题。由于黑龙江省相对资源丰富、地大物博,“黑土地养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因而造成了人们缺乏为生存而创业、冒险的意识和敢为人先的闯劲;同时黑龙江省在历史上缺少重商的传统,商业文化不发达,全民创业的气氛一直不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素以耕地广袤、土地肥沃、粮食大省著称的省份,在重农轻商文化的长期侵染、熏陶下,形成了老守田园、不思进取的惰性,缺少敢为人先的精神。这和温州人的观念截然相反,温州人的商业价值观是“能赚一厘钱也是光荣的”,他们的奋斗精神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特别是那些中小民营企业,之所以不能做大做强,主要思想障碍是小富即安。他们害怕承担风险,害怕来之不易的积累在新的投资中付之东流,害怕出名露富,树大招风,因而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2.克服贪大求全的思想,树立精细化发展的观念。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与“小富即安”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经营理念是“贪大求全”。一些民营企业往往涉足许多关联度不高的领域,盲目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最终走向衰落。其根源在于“好大喜功”和“贪大求全”观念在作怪,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而全”、“小而全”、“分散投资”和“重复建设”等观念有很大相似之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来说,应树立精细化发展观念。就是要实现产业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和资本专业化。产业专业化是指在单一或主要产业内要做到又红又专,在消费者面前要红,就必须在产品上要专业,从工艺设计、核心技术乃至服务体系上,都要紧紧依靠围绕着“专”字做文章。象浙江的雅戈尔一直在做专传统的服装产业,只是把多余的资本投向如房地产、跨海大桥、野生动物园等多元产业,而事实上,这些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都非常低,与服装行业的品牌化运作不构成任何矛盾。管理专业化是通过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来组建具有领导力的团队,采用这一方式,能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资本专业化是集中有限的资本优势,专攻某一产品的特定区域市场,形成以拳头产品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3.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长远眼光的观念。当前,黑龙江省民营企业面临着发展不足、不快和要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蔓延,对本地区民营企业的影响,虽然没有发达地区那么强烈,但是对民营经济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因此,要打好民营牌,加快民营企业规模化发展,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只为了赚钱,顾眼前而不考虑长远。民营企业要清楚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要有长期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战略;要突出产业重点,加速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培育骨干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选好切入点,做精做强一个产品,精心培育企业品牌,实行品牌延伸;坚持依法经营,靠走正道,靠质量、规模、品牌和服务取胜,获取长远的、更好的经济效益,把金融危机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是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国虽然有许多中小企业,但是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却只有3.5年。为什么众多的民营企业都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实行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就是要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突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要搞好员工的管理,必须注重激发员工的潜能,建立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是巨大的,他们是创造利润的源泉。通过实施员工培训工程,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来达到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是企业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对内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力和成长力,对外表现为企业的形象、企业的荣誉度和竞争力。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要求民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注重企业价值观建设,让员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培养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构筑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既要在吸取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纳入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丰富、完善和发展,又要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3.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技术创新。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创新工作需要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来完成,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为根本。目前在经济落后地区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加速流动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中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和短缺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制约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民营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和谐理念,强调人性化管理,尊重个体的自由,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合适的待遇留人。
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实现民营企业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三鹿奶粉、矿难、污染、苏丹红等这些频频出现、触目惊心的字眼,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企业不但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主体,而且在创造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生产安全、劳动者权益保障、保护环境以及捐助社会公益等等。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企业经营和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相适应已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1.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民营企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民营企业把保护环境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大事要事来抓,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企业发展的短期行为。民营企业发展要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挖潜方向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要本着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民营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一旦拥有核心竞争力,就会使企业形成长期优势,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在于你所拥有的资源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因此,对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自身发展水平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要进行战略规划,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管理,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以增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对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宝平,姜春华.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
[2]张炜.核心竞争力辨析[J].经济管理,2002.12
[3]段发昌.企业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J].中国核工业, 2005.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