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在全球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全球性研发中心放在了中国,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诺基亚杭州研发中心、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研发中心、松下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等。基于中国研发中心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中的重要性正显著上升,跨国公司希望利用本土人才了解当地市场的消费文化、消费需求和生活习惯的优点,开发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技术,以达到其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最佳资源组合及增加销售利润的目的。
一、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人才本土化战略呈现的特点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实质上并非跨国公司将其核心技术或核心成果转移到中国来,而是将所设立在中国的原有产业的产业链条延长,减少在中国投资的生产经营成本。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产品,是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强有力武器。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人才本土化战略呈现以下两种显著特点: (一)高薪延揽国内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高薪聘用是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土化的基本战略。跨国公司一方面直接从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中聘用研发人才,另一方面通过猎头公司招聘有经验的先进技术骨干,从国企或其他跨国公司“挖墙脚”。许多猎头公司掌握着一批有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的名单,一旦哪个公司需要,他们便能迅速拿出一批合适人选的详细资料,以供需求者参考。在微软中国研究院,60位中国研究人员中的20位研究员,基本都具有留学背景,另40位副研究员,则大部分是中国各著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生。在三星通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贝尔实验室的研发人员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大陆,且很多是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高端人才。 (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培养人才 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挟其雄厚的资金之势,将我国一大批优秀人才网罗其中。跨国公司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规模,建立科技合作开发中心,为校内研发人员提供设备和资金,以培养公司的后继人才队伍。IBM公司从1995年开展大学合作项目以来,已经先后发展了30个合作伙伴大学,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同济、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大学,并展开多项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计划。微软亚洲研究院设立了微软学者奖学金,过去的几年已经有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学校的160名学生获得了奖学金,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得州仪器公司在中国每年都为很多实验室捐赠硬件开发设备。
二、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人才本土化战略对我国的影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跨国公司来华建立研发中心是要争夺中国的研发人才,高质量的技术和研发人才是其持续取得垄断利润的发动机。可以预测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土研发人才的争夺将不断加剧。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人才本土化战略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1.能快速提高我国的技术和研发水平 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垄断者。全球五百强企业大多在中国设立了或正准备设立科技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在华实施研发人才本土化战略,不仅给它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研发能力,还把先进技术带到了我国,促进了我国研发技术整体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跨国公司与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研发活动,将使中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学到世界各个领域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 2.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科技人才 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优越的研发环境和较高的薪金水平,能够吸引一大批海外人才和华人学者在中国从事研发工作。同时,跨国公司的人才培养计划,派遣本土人才到母公司研发机构进行培训,有利于我国本土人才在境外研发活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通过与境外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研发活动,将世界最新技术和先进的知识带回国内,缩短我国与国际先进科技的差距,提高我国的科技研发水平。 3.推动我国科技人才市场的发展 跨国公司实施研发人才本土化战略,通过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高额的薪金等方式增强“软竞争力”。跨国公司为中国人才市场确立了基本的市场标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资源由市场配置的功效。跨国公司参与我国的研发人才竞争,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市场的形成和高效运作,使我国科技人才市场的进一步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二) 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人才本土化战略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人才本土化战略,虽然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1. 中国高科技人才流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人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根本,高科技人才在一些高科技产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控制了高级研发人才也就控制了该企业或整个行业的核心技术。跨国公司通过实施中国研发中心人才本地化战略,用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大批国内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骨干人才,在我们的家门口成功地实施了对中国高端人才的“收割”。多年前专家提出要警惕入世后可能出现的“第三次人才外流”已呈现不可避免的趋势。 2.垄断科技人才,控制技术和市场 我国国有企业的科技研发人才大量流失到跨国公司,国家耗费大量资源培养的高等院校的高材生被跨国公司优先录用等现象不能不引起高度关注。跨国公司倾向于独资建立研发中心,即使采取合资形式,也特别强调控股权,要求取消中方原有的研发机构,或置中方机构于附属地位,以防止核心技术扩散。此外,微软研究院、IBM、甲骨文研究所等诸多IT名企中国研发中心的工作重点就是发掘细分市场的个性化特征,通过物理差异,达到对中国市场的绝对控制。据悉正大集团几乎把中国饲料行业的研发精英人才尽收账下;摩托罗拉每年在各著名高校筛选人才,不惜重金送他们到美国长时间培训。 3.造成逆向技术扩散与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困难 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利用高薪从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挖掘人才和技术,会导致我国核心技术的逆向流失。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挖走的都是经过长时间培养、有丰富科研经验的优秀科研人员,这些人员往往掌握着某一领域的关键或核心技术。而国内长期存在着对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研发能力相对落后的现状。尤其在IT行业,基本上处于核心技术从国外引进或购买的阶段,基本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或不是自己开发的知识产权。加之大量科技人才的流失,会造成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和开发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直接制约中国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将导致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技术研发能力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三、应对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人才本土化战略的策略探讨 (一)加大研发投入,为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 国内企业虽然在研发的人力总量方面占绝对优势,但从研发人才的竞争力看却处于劣势。只有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国内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人员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和世界先进设备条件,改变科研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状,不惜重金引进国内空白领域所缺少的国外专业性高端人才,才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把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的长期对策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避免盲目的多元化经营,牢牢抓住科技创新不放松,多启用年轻人才,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 (二)强化尖端技术研发人才建设 充分发挥我国研发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培育和挖掘国内和海外华人中的优秀科技人才,大力发展新科学与新技术,以某些关键性的技术领域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核心科技研发人才基地,以防跨国公司对我国新兴技术人才的垄断和监控。同时,我国企业也要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要结合本国产业发展实际,以技术导向型为主,把重点放在尖端技术人才的吸收引进上,以造就一批兼顾应用技术研发和市场研发的学科领头人。 (三)建立完善科技人才流转和培养机制 我国要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开发机制,增加国家对高新科技领域教育经费投入,改革教育体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国家需要的高新尖人才。国内企业要改革高级研发人才聘用办法,加快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用人制度,在薪金、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摆脱境外研发中心具有的优越工作环境、丰厚薪资对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吸引人才回流。打破常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人才本土化以后的研发人才的“溢出”效应,破除限制人才流动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实施科技人才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政策,引进发达国家高端人才。 总之,短期内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会造成中外企业双方核心技术实力的不对称,我国企业、研究机构的技术成果还将继续呈现逆向流失的趋势。但从长起来看,必将发生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