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安全视角 > 正文

CEO高薪之谜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2-11 15:37:50 人气: 标签:
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首席执行官(CEO)的薪俸似乎是个敏感且又神秘的数字。有人甚至形容,给首席执行官发放年薪如同拦路抢劫一般。而这其中的一些秘密也就隐藏在CEO、公司董事会和薪酬顾问之间有悖常的相互影响之中。
看看美国花旗集团总裁威尔,他在2001年共计获得薪水俸1.5亿美元。再看通用电气公司老总,杰克·韦尔奇,去年他的酬金为1.25亿美元,而甲骨文公司总裁拉里·埃尔森2000年的薪水是9200万美元,2001年为1.6亿美元。
时光倒向1950年,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即《1950年收入法案》,在该法案中,有一段文字表明,公司以优先认股权的货币形式为员工支付薪金成为合法,这在当时似乎没有引起多少关注。
但是,这恰恰为以后的极度扩展埋下了伏笔。不久前获得8.72亿美元认股权的苹果计算机公司总裁乔布斯,成为这台支付机器付出的最大一笔薪酬,其数目之大,甚至连许多资深的业内人士也感到震惊。特拉华州大学企业经营中心主任查尔斯说:“在许多情况下大公司总裁年薪高得惊人。”
还在10年前,当时的时代——华纳公司的史蒂夫·罗斯的工资总额为7500万美元,而亨氏食品公司老总奥赖利得到4000万美元优先认股权。这几个数字也表明了美国90年代中斯经济繁荣背景下的最高薪资规模。
在美国的大公司中,过去5年中每年收入排名第一的首席执行官获得薪资总计约为15亿美元,平均每人2.74亿美元。但是,相比之下,投资者却根本没有从这些全球要价最高的管理者手中得到他们应有的高额回报。而且在5家大公司中,有4家公司几乎跌入了业绩最差企业的行列。
毫无疑问,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是2001年美国公司薪资最高的老总,数额约为3.81亿美元。美国公众在1992年对公司管理人的高额收入表示出极大不满。当时媒体对14位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收入进行曝光后,引发了政府干预的诸多改革举措。但是这14位CEO当年收入的总和,还不及乔布斯2001年一人的收入。当然,他也确实应该得到奖励,因为是他把苹果公司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他的薪酬还是太……
从1996年——1998年间,戴尔电脑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共获得3900万股优先认股权,而且他早已拥有自己公司3.53亿股公司股票。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尔森也是如此,尽管他已经拥有了8亿股公司股票,但他另外还获有2000万股的巨额优先认股权,其价值相当于他去年的年薪。但是,这些巨额酬劳确实能激起他们维护股东权益的热情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副主任米诺指出:“如果他们保护股东利益的积极性还不够高,那么,股东们的应有的回报和权益将受到损害。”
实际上,在所有这些事例中,CEO们的优先认股权在其薪资份额里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几十年前人们还只是偶尔用之,但在今天它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大公司首席执行官亿万家财的源泉。显然,公司优先认股权的迅速推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司的财务主管有权用他自认为合理的方式处理认股权,但说到底,这在一定程度上却损害了广大股东的利益。显然,大公司CEO们薪酬猛升表明公司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负有责任,他们的“默许”或幕后交易,更使它具有神秘色彩。
如今,要理清这些巨额薪酬的来龙去脉绝非易事。大公司内部轰然作响的首席执行官薪金发放机是由多种零部件组合成的庞然大物,也是经历多年经济发展的产物。除去优先认股权以外,这架机器中还包括薪资顾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趋势,甚至还包括政府。实际上,美国政府为限制公司CEO收入失控所作的努力,常常未能奏效。而且,它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多年以来尽管公司经营大起大落,赢利状况时好时坏,可它也始终朝着快速提高其薪酬的方向发展。
当然,早在50——60年代时,许多公司的总裁,其薪资收入甚至还不如普通工人增长的快。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情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天,大公司里的薪资顾问实际上已成为工资机器的专业技师,他们在公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精通技术,对机器的每一个部件都了如指掌,而且总能使这台机器保持快速运转。但是,他们常常也很矛盾,他们既要从管理层那里领取薪金,还要向管理层提供如何发放薪酬的建议。
后来,在股市萧条的时期,公司的薪资顾问们颇有创意地提出把公司老总的收入,与其公司股票的业绩挂钩衡量。根据这项制度,如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能在规定的时间里使股票取得预期的收益,他们就可获得相应的奖励。事实表明,许多公司的业绩并未有所改观。因此,薪资顾问们又在寻找另一些规则来提高管理层的薪资收入。
到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经营逐渐透射出诱人的魅力,公司总裁们也开始意识到名声显赫比默默无闻更有意义。因此,一些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摇身一变成了社会名流。而且,有趣的是,大公司总裁们也不再为自己的名字被媒体排在高收入者前列而感到不安了。他们开始将这视为自身价值和荣誉的标志。
尽管优先认股权早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现,但真正的认股权文化却始于80年代中期,因为在此之前股市几乎没有什么起色,但后来股票重新焕发了生机,从那时起,认股权便成了公司总裁致富的最佳工具,而且许多公司都开始大把地奉送。
但重要的问题是,在送股之前 公司已经向CEO支付了优厚的现金酬劳。因此这些CEO的自身利益并未像普通股东那样,与股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如果股价大幅下跌,总裁们只需保留认股权不兑现就行。
在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两位在美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首席执行官。1984年,迈克尔·埃斯纳与迪斯尼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该合同约定,如果埃斯纳为迪斯尼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他就将获得丰厚了酬金。后来,埃斯纳果然实现了目标,他也因此成为当时薪酬最高的CEO。
另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是罗伯特·戈伊祖塔,他从1981年起担任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直至1997年去世。正是他把该公司发展成了世界顶尖级的大企业,由于公司送给他价值可观的认股权和限制性股份,他赫然成为管理层中的首位亿万富翁。而且成为美国公司发展史上,第一位不靠创建企业而是通过打工,为他人管理企业而积累起10亿美元的财富的人。
九十年代初,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薪资收入在一系列刺激效应的推动下,节节上程式,这引起了公众的极大不满。
为此,美国国会在1993年出台地新的税收条例,新条例规定,如果公司CEO的年薪超过100万美元,则该公司不得享有税收减免;而根据经营业绩不同而获得的酬劳不计在内。许多人认为,这项改革不但未能约束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收入,反而会推动其增长。许多薪资低于100万美元的公司,纷纷升到100万美元的水平。
与此同时,美国证券委员会(SEC)也要求各家公司汇报CEO的薪资收入,以使投资者全面地了解情况。这样,就使各公司的CEO也清楚发了解自己同行的收入,因而可以衡量自己的身价,向公司提出优于他人的条件。
因此,从认股权的角度。人们可以认识一下公司薪水机器的运转。当一家公司解雇原有的CEO,然后寻找另一位能者,而这位能者已在现任公司获得了了巨额认股权,如果他要离开,他就必须放弃原有的认股权。因此,新的公司为能将他挖过来,而不使受损失,便会应允付给他一笔可观的签约奖金。例如,CSC公司2001年向通用电气资本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文特支付4500万美元的签约奖金。由此,文特放弃了通用电气的认股权,转而出任CSC公司首席执行官。
此外,被公司辞退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也许收入很丰厚。因此,新上任的CEO就会认为,既然前任老总经营业绩不佳还能有丰厚收入,那么自己作为“救世主”来此公司理应获得更加可观的薪酬待遇。
尽管也有一些CEO业绩欠佳,使公司经营出现滑坡,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而他会得到的认股权或限制性股份可能更多。而且,许多公司认为这会激励CEO努力使公司股票再度升值。而公司薪酬委员会的真实想法是,如果一味地将CEO的收入从100万美元提到更高水平,公司必须缴纳一大笔税款,如果现在趁股价较低时给他一笔认股权,这样无论如何,他总会有很大收益。
而人们并非对高额收入感到不满。他们的愤怒是因为他们感到这其中含有一些不公正的因素。当经济陷入衰退,企业大批员工遭解雇而失业,但公司老总却依然拿着高额薪资。这就必然会引发劳资纠纷,出现危机,但和以前一样,危机仍然会过去的。
多年以来,人们似乎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认识,即美国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创造财富和名誉至上。美国TIAA基金会主席韦斯特说:“就算首席执行官的功绩值这么多钱,他就该拿这么多吗?”在许多国家里,八位或九位数的薪资,往往会超出社会公众所能随的范围,而且也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果在发展中国家,这更是令人感到震撼的事情。但是所有这一切,在美国这个崇尚财富和自由的国度,就完全行得通。
今天,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全球性的衰退和深刻地变革,甚至像安然和环球电讯这样的大牌公司也轰然倒闭,这的确令人警醒和深思。当然,世界各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能力标准必定有所不同,许多甚至终会功败垂成。但是,人们仍然热切盼望成功者的出现,然而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却并不多见。因此,那些已被公认为最杰出的CEO,显然会开出前所未有的高价,而且,谁能衡量,他们真的就值这么多吗?
那么,剩下来问题就是,公众会问:上述这些情况在短时期内会发生变化吗?实际上,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并不大,只是多少有一些表现而已,而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及美国经济的已出现缓缓复苏的迹象,而且,当经济开始回暖以后,公众在投票表决时的情绪也会有所好转。因此,那些精明的薪资顾问们认为,大公司的薪资机器已经调试完毕,并且重新启动,在未来时期,这架悄然运转的机器也许会创造出新的“奇迹”,甚至还将招致公众的责难,但它仍然会像以前一样继续运转下去。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