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持有的美国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银(亚洲)”)100%股权已经正式完成交割。交割后,美银(亚洲)的所有营业网点、合同凭证以及往来文件等也即将更换标识与名称。国内银行业拓展海外市场打出的“并购牌”很大程度来源于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潮。从长期看,国际银行业的并购使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相对降低,给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就在于利润最大化,并购作为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当然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迅速走向自由化、全球化、各国金融当局日益放松管制的背景下、金融竞争空前激烈。在追逐利润的商业冲动下,商业银行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竞争力,都倾向于利用并购的手段。
一、银行业跨国并购动因 综合来看,银行业的跨国并购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扩张成本。竞争的加剧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规模萎缩,利润下降、迫使其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业务开拓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发展。二是并购。除了创新业务之外,银行一般都不愿意采用内部发展的办法。因为一方面市场容量有限,作为后发者难以获得优势;另一方面银行业务对技术与经验的要求甚高,而积累这种技术和经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收购一家经营目标业务的老牌金融机构更易让人接受,成本相对降低,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实现规模经济。—般而言,银行是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通过并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取消某些重复的业务设置并相应地裁减员工,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可能获得管理上的协同效应与财务上的协同效应,使成本收入比降低,资产回报率提高。 3.拢合优势领域。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时,单纯地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的组织资本与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这时,并购的动机就在于通过与目标机构的融合,达到转移竞争优势的目的。而且这种转移可能是双向的,会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4.分散风险。伴随着金融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但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某家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很可能会诱发挤兑风潮,产生骨牌效应,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把风险分散有时也成为银行并购的一种动机。 总之,以适度的并购使得成本降低,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能迅速增强资本实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保持金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益;通过并购有利于获得并保持技术优势,并且可以扩大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建行并购案例分析 建设银行此次跨国并购案例,也是我国银行业顺应国际银行的发展趋势,推动中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次大举动。 自2005年美国银行成为建行的战略投资者以来,两家银行建立了致力于长期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已在个人银行、风险管理、IT、公司治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此次并购可立即对建行的每股盈利带来增益。建行可以以目前的美国银行(亚洲)为基础,对在港零售业务进行优化整合。长期来看,并购将在诸多方面为香港和内地的业务联动带来收入协同效应,使双方达到双赢: 对建行来说,建行通过此次收购,获得发展香港业务所需的网点渠道、人员、系统、产品和客户,从而快速搭建起在香港的零售业务平台,增强为零售客户与商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建行在香港业务也将依靠建行在中国大陆强大的网络与客户基础,形成良好的互动,为建行的客户提供优质的跨境服务。通过本次交易,可以迅速提高为内地及港澳客户服务的能力,符合建行海外业务整体发展战略,亦能大幅提升建行在香港的市场份额。在海外业务发展战略中,建行也可以依托在港业务作为带动全行海外业务经营和发展的突破口,同时把零售业务作为全行新的战略增长点。因此,此次收购也可作为建行全面推进海外业务和零售业务发展一个积极的开始。 对美国银行来说,也是调整其全球及亚太战略的重要步骤。不过,海内外客户是此次交易的最大赢家,因为他们是建行服务能力提升的真正受益者。国有银行无非是想通过海外并购达到两大目的:一是增强资本实力;二是为综合经营探路。进行海外并购可迅速增强资本实力,是银行实现全球扩张最便捷的方式。根据数据显示,银行规模与客户信任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呈正比例变化,规模大小对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此外,并购还能节省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权威统计表明,几乎所有的国外大银行都是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迅速壮大的。1997年美国银行兼并了美国国民银行;19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为花旗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1999年汇丰集团收购美国利宝集团;2000年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合并为美国第二大金融机构摩根大通;2004年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六大银行美一银行……
三、对国内银行业的启示 以并购的方式推进海外业务发展,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已经走入了全球银行业的并购大潮。纵观国外的大银行,无一例外是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迅速壮大的,在过去十年来尤其如此。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可以通过银行跨国并购这一途径来实现。这是因为: 其一, 可以避开并逐步扭转国际金融市场上对中资银行不信任的局面; 其二, 可以突破机构设立和业务范围的限制, 通过跨国并购, 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受东道国法律约束的子银行, 则可避开有关的开业审查, 并可开展母行所不允许的投资银行或信托保险等领域的业务; 其三, 跨国并购设立子银行是弱势银行进入和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收购股权建立独资子银行, 可以节省新设投资的开办费用, 缩短从开办到盈利的时间。更重要的是, 可以直接利用目标银行的原有市场影响力、信誉、客户基础、营销网络以及长期以来构建的完整的运作制度和人才体系,迅速打开地区市场, 拓展业务网络, 减少新建投资可能带来的经营失败风险, 克服弱势银行难以赢得市场信任和客户资源的困难; 其四, 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和体会国际发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经验和缺陷, 为我国银行改革和发展、增强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提供思路借鉴。 但是,随着2006 年12 月11 日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资开放,是否真如一些学者所说“国内银行进行跨国并购的时机已经来临”?特别是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国有银行,是否真的是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从财务实力方面,已经具备跨国并购能力了呢?这都有待时间的考量。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入世过渡期结束, 卸掉了历史包袱后的国内银行开始真正地融入全球银行业的大环境中,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向国际大银行的方向前进,而跨国并购无疑是一条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途径。建设银行则是率先迈出这一步的银行之一。但是,在我们大张旗鼓的投入银行业跨国股权交易的浪潮中时,必须充分意识到一些事前和事后风险,保持谨慎和客观的态度。比如,并不是所有的并购交易都能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2000年,德意志银行和德累斯登银行合并后不到一个月,即因意见不合而又分道扬镳。而取消合并的消息传出后,两家银行的股票反而出现了上扬。由于双方在企业控制权、并购价格乃至企业文化上存在分歧,合并不得不被搁置。我国的银行业特殊环境也会给并购带来更多的挑战:政府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产权主体;银行经营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产品范围与地域范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