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对中国技术崛起进行遏制的倾向日渐加强,中国应避免即将到来的德班回合成为遏制中国新能源和技术崛起的场所。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技术崛起”成为欧美政治家和学者热议的词汇。世界自然基金会5月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产值超过64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中国几年间在众多产业领域内打造出了令人惊讶的技术能力,并无可争议地成为清洁能源、电子通讯技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重要成员,就这一转变,欧美国家中间产生越来越多的恐慌、疑虑甚至敌意。
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CFR)的报告认同中国技术崛起,并列举了三个原因:首先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技术特别是能源创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其次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市场,技术扩散速度很快,由于劳动力便宜,技术的仿制生产速度快;最后是中国政府通过补贴等手段,推动技术收益产生更加持久的效果。比如中国在机械设备、电子仪器、通讯设备、列车设备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均名列全球制造业第一。
新能源产业是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风能和太阳能大国。截止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超过4000万千瓦,光伏电池制造产业年产量占全球市场的40%以上。中国已经掌握了自主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也是目前核电建设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还分别从美国、法国引进了AP1000和EPR等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消化吸收这一先进技术后,中国新建核电站的安全性和铀资源利用率都有望得到较大的提高。然而中国在能源创新领域仍旧是“硬件创新”并非“软件创新”,其市场和技术仍然依靠欧美,最大的优势仍然只是便宜的劳动力。如在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领域,外资合资占有85%的比例。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面对的压力日益严峻。在当前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欧美开始流行所谓“中国阴谋论”的论调,指责中国通过利用气候变化谈判和双边或多边能源环境合作,已经在能源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优势,在“低碳赛跑”中战胜了欧美,在知识产权、就业岗位、新能源贸易份额方面对欧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美国国会多次就中国“技术崛起”问题发起听证,并出现多个对华提案。
而中国“走出去”资源战略,也对美国全球资源战略形成了挑战,传统上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和当地资源利益集团结盟的关系受到中国公司的冲击,并可能形成中国企业和当地政府的联盟关系。欧洲智库指责中国,不仅技术创新发展迅速,而且不遵守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已经对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威胁,欧洲必须设计全球新的碳排放体系,让新兴发展中国家有意愿融入,应该规范中国的技术和竞争力的发展。此外,欧美联手在知识产权领域不断向中国施压,利用知识产权限制中国中小企业在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通过指责和检查相关知识产权来为中国进一步发展能源创新设限。
因此,2011年德班谈判可能变成西方国家讨论或遏制中国新能源和技术崛起的会议。中国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续存,坚持推动京都议定书两个承诺期无间隙对接,将德班会议的矛头引向少数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基础上,将谈判的主题转向资金和技术的合作、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与相关资金技术转让制度的安排上。应该实事求是地说明中国在能源环境领域和西方的巨大差距,说明中国在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从而避免给西方国家对华技术遏制制造借口。
(责任编辑: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