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新闻社消息:2012年12月18日,中国舆论监督网接到一位自称是消费日报高层管理人员的投诉,他告诉本站,吴炳晶把持消费日报和中国食品报,滥发记者证已经成灾。新闻署公布的一些老记者违规持有记者证,其实他们以前曾经是记者,而目前消费日报和中国食品报内很多都是私营企业的广告人员,此前根本没有干过记者。
吴炳晶曾靠这张PS的照片躲过了牢狱之灾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费日报高层管理人员在投诉中称:吴炳晶这几天不断的给报社中层人员开会打气,说他和新闻署有关系很铁,还说以前给新闻署报刊司的官员请客送礼,这些不会都喂了狗,关键的时候一定会帮忙,希望一定要大家相信他的应变能力。 正是我们相信吴炳晶的这些“能力”,所以我们担心新闻署这次查处消费日报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因此,我先把一些不符合记者证发放对象的人员名单给你,你可以向新闻署核实一下,然后看看新闻署的态度,如果他们态度暧昧的话,我再向你们提供一批“假记者”的名单。 下面的名单在中国记者网中关于《消费日报》持记者证名单里公示,有4人不符合记者证发放的对象,他们是: 46 王梦河 男 B11005701000067 53 王增明 男 B11005701000076 56 蔡逢春 男 B11005701000079 73 武建明 男 B11005701000104
中国舆论监督网在中国记者网上查询显示上述4人持证信息 上述4位都来自江苏省金湖县,曾在金光大道广告公司担任广告业务员,在和报社建立关系后,就脱离广告公司,在消费日报承包版面,吴炳晶发给一个版面发若干记者证,版面费根据其重要程度收取40万元到80万元不等。这些承包版面的人从此华丽转身为“编辑”、“记者”,然后靠承包的包面大发其财。他们利用这些版面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一、靠关系做一些广告,二、以曝光企业负面要挟企业做广告,三、给企业或个人做“软新闻”。 其实,如果新闻署想查这些“记者”的底细很容易,因为他们在报社没有工资福利,没有“五险一金”,财务上没有这些的报销凭据,他们除了上交版面费外,其他的一切都和报社不发生任何关系。
吴炳晶给中国食品报各个记者站分配广告任务。 正是因为新闻署的放纵和宽容,让吴炳晶肆无忌惮,最后把报纸做烂,而他自己却大发其财,中国舆论监督网曝光吴炳晶有小轿车7辆,有别墅和公寓各两处,这都是事实,更为可恶的是,中国舆论监督网曝光之后,吴炳晶竟然把他的3辆轿车高价卖了了消费日报社。 消费日报社驻各地的记者站更烂,都是以交钱提成为目的,这些不在多说。 另外,吴炳晶领导下的中国食品报滥发记者证也是屡禁不止,此前曾被中国舆论监督网曝光了3位,新闻已经撤销了他们的记者证,但是厦门航空食品公司的一个叫袁园的人竟然也持有中国食品报的记者证。这样违规发放记者证的情况在食品报也很普遍。
厦门航空食品公司员工袁园的记者证 总之,吴炳晶领导下的两报滥发记者证已经成祸害了,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针对上述投诉,记者拨打了“新闻署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在记者网上留下的监督电话:010-83138953,接电话的罗先生告诉中国舆论监督网,他们是报刊司,中国舆论监督网将上述存在的问题向新闻署作了反映,罗先生作了记录后说,他一定转交有关部门,但按照程序处理需要时间,中国舆论监督网留下了联系电话,希望新闻署把处理的情况转告本站。 中国舆论监督网将对此案继续跟踪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