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安全视角 > 正文

香港证券市场十年百炼成钢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12 9:22:38 人气: 标签:
回眸香港证券市场过去的十年,酸甜苦辣,令人荡气回肠,经历几起几伏的淬炼,香港市场已经“百炼成钢”,其市值股指皆创新高,已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市值十年增12万亿

金融市场发展最突出的方面是股票市场的快速扩展。2007年5月25日,香港股市总市值达15.06万亿港元,比1997年的3.2万亿港元增加了近12万亿港元,增幅高达3.75倍,并一举超过了多伦多及法兰克福股市的规模。
与此同时,香港证券市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港交所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9月,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群体的海外投资者所占比重达到了过去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个月期间,外地投资者的交易比重占到了42%,在不同的投资者类别当中,海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比重最大。

恒指四浪创新高

香港回归十年,恒生指数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创下了恒指历史新高21088.86点。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衰退期,科技股泡沫时期的阶段性见顶,持续整固阶段和强劲上扬阶段。
在香港回归不久,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很快席卷而至,恒生指数从1997年8月7日的最高点16820.31点,下挫至1998年8月12日的6544.79点,下跌超过10000点,跌幅近60%,连续下跌时间超过一年。由于香港政府对金融危机处理得当,金融当局动用外汇购买港股,使得证券市场得以稳定。在1998年8月以后,恒指逐渐回稳至8000点以上。
1999年香港创业板成立,科技股开始疯狂,港股在电信盈科和中移动的带动下,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恒生指数从8000点左右开始发力,到2000年3月22日,恒指超过1997年高点,达到17560.69点。但好景不长,随着包括美国在内的科技股泡沫的破灭,恒指再度迅速下行,再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盈利压力大,同时受“天灾”SARS的影响,到2003年4月17日,恒生指数再度回到8000点附近。
2003年4月份以后,随着香港和全球主要经济大国利率的下调,全球经济回暖,大量外资介入香港市场,恒指受提振再度发动,2004年2月曾一度摸高至14000点附近;但随后受内地宏观调控影响,恒指开始下行,并于11000点附近持续整固。
2005年,随着数家大盘中资股在香港上市,香港市场人气受此带动而大幅提升,再加上外资流入,港股成交量迅速提升。恒生指数从2004年5月17日的10917.65点开始发动,迅速上行,2007年首个交易日开盘,恒生指数即冲过20000点大关,随后,在高位反复调整。2007年5月QDII开闸,港股受此利好消息刺激,于5月15日早盘创出21088.86点新高,随后回落,此后恒指一直在20000点以上运行。

中资股成港股焦点

1997年堪称香港股史上的“红筹股年”。据香港联交所的统计,1997年香港证券市场的集资活动打破历史纪录,全年集资超过800亿港元,其中逾9成为红筹国企公司所筹的资金。1997年上市的红筹公司共11家,共筹资460多亿港元。伴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此前被市场炒作得忘乎所以的一些红筹公司,却被打回原型。北京控股受传言影响大幅下挫,跌破首日挂牌市价,“北控神话”破灭;曾引得万千投资者追捧的光大控股,在8月份高峰期曾升至25.6港元,红筹股泡沫爆破后跌幅惨重,股价一个月下跌超过90%。时至10年后的2007年,光大控股股价已经涨过几轮,也不过是14港元左右。
2003年3月“股神”巴菲特悄然买进中石油股票。这个利好消息使得一直处于整固期的国企指数,从2003年4月的2209点快速上升至2004年1月的5369点。与此同时,巴菲特投资举动亦带动了其他外资流入香港资本市场,恒生指数在此期间亦得以快速突破。
2005年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在香港上市,而2006年再度有航母级的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给香港股市注入了新的动力。特别是工商银行在内地、香港合共191亿美元的集资额,刷新全球首次公开募股纪录,也令香港去年成为全球IPO集资第二的证券市场。 
在香港回归十年之际,香港股市出现了热炒红筹回归的现象。中移动、中海油等一些大盘红筹股再受热捧。中移动股价一度重回80港元附近,而中海油股价近期也连创新高。受此支撑,恒指亦一直稳居于20000点以上,而国企指数也在五月份创下了11133.36点的历史新高。

权证交易跃居世界首位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香港先后推出了红筹股指数期货合约、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合约、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期货、国际股票期货及国际股票期权、三年期外汇基金债券期货、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期货、牛熊证及A50指数期货等。
在众多衍生工具中,股票权证和恒指期货在历年的衍生品交易量中,占到了绝大部分。其中2005-2006年度,两者合计占到了成交量的73%,近十年来,最低时也占到了60%以上。
其中,权证发展十分迅猛,2004年香港市场共有1256只权证上市,平均每日成交约20.8亿港元,比2003年的10.8亿港元上升约91%,成交量跃居世界第一;2005年权证交易更加活跃,日均成交约30亿港元,与此同时,2005-2006年度权证的成交量首度超过了恒指期货的成交量,占到了39%,而恒指期货只占34%。权证已经成为香港衍生品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
“十年面壁图破壁”,经过十年时间的沉浮起落,香港证券市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集资额和影响力上,都可称得上是亚洲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最近两年恒生指数的良好表现就是最好的明证。展望未来,香港市场是背靠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拥有自由成熟的市场体系,前景依然被国际投资者看好。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上一篇:CEPA大事记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