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名镇 > 正文

天然气企业并购引发网民忧虑涨价伤不起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9-5 11:20:05 人气: 标签:

  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中国网事”记者任峰)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有关国内民用天然气的价格问题引发了网民的关注,而引发关注的源头是由于两家天然气企业的并购风波。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进入2月以来,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联合收购中国燃气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这边,新奥能源信心满满,主动出手;那边,中国燃气的态度十分明确——不接受收购要约。面对双方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一旁“观战”的网友关注:并购能成为现实吗?如果并购成功,民用天然气领域会不会出现巨头?天然气价格会不会“涨声”响起? 

  核心网事 

  天然气领域掀起“并购战” 

  在天涯社区、百度贴吧以及不少网站的论坛上,近期不少有关天然气将因为一场企业并购导致用气涨价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网友“CREDOOR”在题为《天然气行业日趋垄断 燃气定价或步油价后尘》的帖子中称,不久前新奥能源、中国石化双双发布收购公告,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向中国燃气发起要约收购,涉及金额高达167亿港元。新奥能源和中国燃气作为目前国内两大重要的城市燃气市场跨区域运营商,一旦并购完成将形成重大的民用燃气供应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一旦终端燃气销售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城市燃气运营商便可同时对多个地市级政府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进而联合起来逼迫省级政府批准涨价。 

  网友“CREDOOR”表示:如果上游巨头与下游企业强强联手的话,那么天然气行业就会逐步与燃油行业的市场结构同质。对于广大的燃气用户来说,究竟该何去何从? 

  虽然收购尚未尘埃落定,还需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批准、备案、登记,但已在网友中引发强烈震动。网友“xihuanshu”说:“燃气可别再涨价了,我们伤不起啊!”网友“有关老百姓”则呼吁,维持充分竞争市场。 

  也有网友认为,对此事不必过分担忧。网友“结婚你玩”说:“对我们好像也不会有影响吧。”网友“合法粗”说,企业竞争靠实力说话,有能力者垄断属于正常现象。网友“蓝山咖啡啊”认为,收购成功会使国内公司更有实力。还有网友认为,即使真一家独大,天然气价格也不会涨太多,因为政府一直在控制物价上涨。

  记者核实 

  并购陷入僵局 中国燃气“完全不认可收购” 

  “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2011年12月13日,新奥能源(H股)和中国石化(H股)双双发布收购公告,拟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向中国燃气发起要约收购,涉及金额高达167亿港元。其中,新奥能源通过贷款及自有资金支付55%,中国石化支付45%。 

  这场备受网友关注的中国燃气收购战经历一波三折后,目前正处于僵持状态。有观点认为,一旦收购成功,内地燃气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新奥能源将拥有近8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营权,远超过其他燃气运营商,一跃成为国内城市燃气分销商的霸主。而中国石化可通过此次并购,实现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扩大终端消费市场,获得更多终端话语权。 

  2月13日,接近中国燃气的相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提出收购要约后,中国燃气高层认为此次收购是“敌意收购”。中国燃气拒绝对方开出的收购报价,并委托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担任财务顾问抵制收购。这意味着中国燃气完全不认可此次收购,不接受收购要约。 

  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在发布的公告中称,2011年12月7日初步接触中国燃气后,决定进行要约收购。对此,中国燃气并不领情,并发布公告称,收购要约 “未能反映本公司基本价值”,而且“完全未获邀请”,甚至称收购要约“属机会主义性质”。上述人士同时表示,联合收购方在正式发出要约前并未与中燃董事局进行过任何的正式沟通。并且,联合收购方的出价仅3.5港元,该出价的PB(每股价格比每股净资产)只有1.68倍,比中国燃气五年平均PB低38.7%,低估了公司的真实价值。而了解新奥能源此次收购交易的知情人士则表示,收购价格合理,并且已经有相应溢价。 

  另据媒体公开报道,新奥能源相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计划的收购时间表:希望2012年2月28日前联合收购方能发出通函给中国燃气的股东,召开特别股东会。如果3月31日前中国燃气股东同意、相关政府部门审批通过,将会正式发出收购要约。如顺利,2012年年中做完交割。不过,据了解新奥能源此次收购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网友可能对上述时间表存在一定“误读”。新奥能源将在各项条件满足后才会向中国燃气发出通函,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表。 

  而接近中国燃气的相关人士表示,审批程序很难在3月底前完成,原因在于反垄断审查需要大量时间。中国燃气项目分布在全国约二十个省份,这些地方商务部门均需向商务部提供自己的审查意见。这样的程序决定本次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过程要花费较长时间。

  延伸阅读 

  天然气供应商会否真的一家独大? 

  最近几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天然气消费在迅速增长,甚至在有的年份部分地区出现“气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燃气收购战才引发网友如此关注。 

  据了解,目前国内较大的管道天然气运营企业主要有中国燃气、新奥能源、中华煤气、华润燃气、昆仑燃气、华通能源、陕西省天然气、深圳燃气、北京燃气等。中国燃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燃气拥有40多个城市的管道燃气专营权,新奥能源有30多个,中华煤气、华润燃气、中石油集团(包括昆仑燃气)均有20多个。几家跨区域燃气运营商基本处在均衡状态,若新奥和中燃合并,将拥有近8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营权,约占全国市场的30%,远超过其他燃气运营商。一旦某地区燃气市场份额过度集中,拥有该地区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运营商,可以操纵多个燃气公司提高账面的生产成本,从而较为容易实现提价。 

  但也有专家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能源专家韩晓平认为,即使收购成功也算不上“垄断”,国内天然气企业不只中国燃气一家,还有中海油等央企。此外,燃气价格由政府调控,对中国燃气的收购不会影响国内燃气价格。据了解,新奥能源此次收购交易的知情人士也认为,国内城市燃气运营商数量较多,是否形成“垄断”应以相关部门的审批意见为准。 

  专家认为,国内气价改革可借鉴英美等国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美国开始取消天然气的井口价格管制,并逐步形成放开“两头”(天然气井口价和终端配送价)、管住“中间”(州际管道输送费)的局面。目前美国大型天然气生产商已达几十家,较小的天然气生产商高达几千家。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可不断完善相应的价格法规体系,使天然气定价和价格监督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政府的作用集中于合同审批、消费者权益维护、反垄断等方面。

(责任编辑:施晓娟)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