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中国经济泡沫化倾向有多严重? 发展实体经济:“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毫无疑问必须来自实体经济,而不是金融的运作。” 尽管中国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但确实“身患重症”。从决策层到民间开出的各种药方中,“实体经济”一次频繁出现。无论是“化解资本‘脱实向虚’问题,重振实体经济”,还是“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对内开放”,实体经济都被看作本轮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命根子 7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冒雨来武汉考察。在参观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这家老牌企业时,习近平说:“工业化很重要,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 “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命根子。”7月23日,专栏作者奚旭初刊文表示,总书记的告诫切中弊端,极具现实意义。奚旭初指出,“弃实趋虚”隐患极大。首先会挤压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导致产业空心化和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丧失。另外会导致埋头苦干做实业的人才越来越少,技术创新缺乏人才储备使得制造业成了“无本之木”,经济引擎乏力。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对经济转型的认识发生了偏差,一些原本做实业的企业纷纷转行做投资或搞投机,屡屡出现“泡沫化”倾向。耗资50多亿、5年时间打造、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华新城,但同时也成了一座无人居住的“鬼城”,原要成为鄂尔多斯对外炫耀的市中心,如今却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泡沫化”倾向有多严重?对此业内外还存在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些地区经济空心化、泡沫化情况已经很严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明确指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毫无疑问必须来自实体经济,而不是金融的运作。” 在当前中国经济的所有困境中,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困境 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也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被虚拟经济的浮华迷住双眼的发达国家决心重振它们引以为豪的制造业。去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说:“现在是让制造业重回美国的最好机会”,高调宣布重振美国制造业。 当“再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金砖国家崛起等全球重大事件相伴而至时,新一轮国际产业链变革已经悄然到来,全球经济格局也迎来一场全新的洗牌。 但对中国而言,更需要面对的是挑战。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各方普遍认为,所有困境中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困境。 7月初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即金融“国十条”),指明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是投资后遗症问题导致产能过剩严重;一方面是资金分布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难。 面对困境,未来如何保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推动实体经济的繁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建议:“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为实体经济的企业减负,要想叫马儿跑得好,必须叫马儿轻装上阵。第二个就是改革,改革就是要让马儿有动力。第三个就是从供给层面来讲,要想叫马儿跑得好,现在马还比较弱小,就要帮一把。”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改革调整来完成实体经济的转型,那么,中国经济新30年的黄金时期将到来。”张燕生对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充满期望。 按照金融“国十条”,当前要做的重点,一是解决过剩产能,二是改革金融体制,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